中藥復方是指在傳統整體觀指導下,根據中醫理論,由多種不同的中藥組成的不同的中藥方劑。目前,中藥復方在我國臨床應用廣泛,是中醫藥和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。中醫藥的歷史和文化源遠流長,博大精深。處方的成分不同,藥物的種類和味道也會發生變化。中藥的化學成分復雜,藥理作用的靶點是多方位的,因此其研究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取得進展。中藥方劑注重配伍,每種組方都有君、臣、佐、使的合理組合,可以大大提高方劑的臨床療效。近年來,隨著醫療水平和醫療設備的提高,中醫藥療效的研究和分析越來越全面和科學。
傳統復方中藥濃縮提純存在以下問題:
1、各成分的單一提取,脫離了中醫君臣佐使、減毒增效的原則,很難充分體現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和中藥復方復雜體系中多組分、多因素的影響,使中藥配方經過長期臨床驗證和精心配伍,成為多種化學成分的簡單組合,違背了中醫理論。例如,中藥銀黃口服液由兩種藥物組成。體外抗菌實驗表明,兩種單藥的體外抗菌效果明顯低于復方。
2、每種藥物的單獨提取不同于化合物有效成分的提取,中藥復方成分多樣,復方成分間相互作用復雜,或產生新的活性成分。每種藥物的單獨提取和配伍難以反映配伍湯劑成分的變化。例如,復方中藥生脈飲料有三種成分。五味子和人參兩種成分一起煎煮時,由于五味子的酸性,人參中的有效成分人參皂苷被分解,含量大大降低。而添加另一組分麥冬后,對人參皂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,且含量增加。這表明化合物中各組分之間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。
3、經過反復加熱和提取,對熱敏感的活性成分容易被破壞。
4、有機溶劑和化學試劑的使用和回收消耗資源、能源和時間,污染環境,回收無止境,導致藥物中有機物質殘留,危害健康。
膜分離技術能夠有效地去除懸浮物、蛋白、色素、果膠等大分子物質,取代醇沉,因而被廣泛應用于制藥工業中。由于復方有效部位是由多成分組成的群體,只有將各成分的含量變化進行綜合考察,才能客觀反映分離工藝的優劣。
中藥提取物的濃縮是中藥生產的重要工序之一,對藥品質量和能耗有很大影響。卷式反滲透膜能有效去除懸浮物、蛋白質、色素、果膠等大分子物質,代替酒精沉淀。與傳統的濃縮分離方法相比,具有常溫操作、分離效率高、對有效組分損傷小等優點。
由于卷式反滲透膜在濃縮過程中沒有相變,并且在蒸發和冷凍等過程中不需要相變所需的潛熱,因此分離單位重量水所需的能量較低。將反滲透濃縮應用于復方中藥提取物中,不僅可以縮短濃縮時間,節約能源,降低消耗,而且可以提高有效成分的含量,大大降低生產成本,值得推廣。